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8月26日“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达到116.59,较7月31日上升了3.6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孔繁涛指出,8月以来,我国多地频繁降雨,部分地区甚至遭遇雷暴大风或冰雹等极端天气,这些不利因素对蔬菜的生产和流通造成了显著影响,进而推高了蔬菜价格。
从8月1日至24日的数据来看,全国蔬菜价格因暴雨天气而快速上涨,均价从月初的4.43元/千克上涨至4.84元/千克,涨幅高达9.3%。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8月份平均价格为4.67元/千克,环比上涨6.9%。具体到个别蔬菜品种,菠菜、菜花、黄瓜等三种蔬菜的涨幅超过了30%,油菜、西葫芦、莴笋等三种蔬菜的涨幅超过了20%。
专家分析认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导致蔬菜生长周期延长,上市时间推迟,市场供应紧张,跨区域调运成本增加,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蔬菜市场价格。此外,暴雨后的高温高湿环境也容易诱发蔬菜病虫害,影响蔬菜品质和产量。田间道路泥泞和采摘困难也不利于成熟蔬菜的及时采收和上市销售。
季节性波动也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蔬菜市场价格通常在6月降至全年最低,7月开始上升,8月或9月达到较高水平,随后随着秋季蔬菜的大规模上市,价格开始下降。今年的蔬菜价格走势仍然符合这一季节性规律,但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叠加影响加剧了价格上涨的趋势。
尽管近期蔬菜价格快速上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仍然较大。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8月份(截至24日)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9.8%。孔繁涛预计,随着降雨天气的减少,蔬菜供应将逐步恢复,蔬菜价格的涨幅将会收窄。今年7月份,全国蔬菜在田面积达到1.1亿亩,同比增加1%,显示出蔬菜生产供应是有保障的。
随着全国范围内降雨天气的逐步减少,蔬菜供应将逐步恢复,菜价上涨的动力将减弱。实际上,一些地方的菜价已经开始出现松动。例如,北京地区上周菜价稳中有降,这得益于冷凉地区晚茬蔬菜的上市,蔬菜供应能力逐渐得到恢复。河北廊坊、保定的新一茬豇豆开始上市,北京市场的豇豆价格降幅明显。北京市场今年夏季菜价高点出现的时间与去年相同,但今年夏季的高点比去年同期降低了约25%,表明今年夏季蔬菜供应能力优于去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