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在于通过地理空间集聚实现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高效配置,其优势在于促进区域内特色农业产业之间的分工合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农业效率不高、产业链循环不畅、附加值较低等问题。福建已经成功构建了以茶叶、食用菌、禽蛋、中草药、肉鸡等为核心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山海协同、优势互补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然而,面对地理空间阻隔与资源配置失衡的双重挑战,福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亟需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布局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全链条要素重组,突破传统农业的物理边界,将分散的自然资源与产业环节整合为动态协同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激活产业集聚效应。为此,福建需要加快农业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首先,应统筹农业、工信、科技等部门资源,优先在茶叶、禽蛋、食用菌、肉鸡、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5G基站、遥感监测站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依托闽东沿海水产养殖带建设海洋环境智能感知网络,实时监测水温、盐度等关键指标,为水产养殖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各项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重点部署土壤墒情监测、智能灌溉系统等数字化设备,并通过政府补贴降低中小农户使用数字化设备的门槛。同时,推广模块化、低成本的数字化终端,如便携式气象站、病虫害识别APP等,解决分散经营主体的技术接入难题。
此外,建立省级农业数据共享平台,整合生产、加工、流通、市场等多源信息,打破部门间“数据孤岛”问题,推动农业数据共享与流通,为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奠定硬件基础。
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协同效率,释放发展效能是实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研发、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流通、销售、品牌推广、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的堵点和梗阻,使之成为一个紧密相连、高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在农业全产业链研发、生产、加工等核心环节推广数字智能装备应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引入人工智能质检等数字技术和设备,优化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技术配置。同时,建立覆盖全省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质量可控,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这些措施,福建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将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