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河南资讯

河南两项考古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河南资讯 发布时间:2023-07-16 22:17:05 浏览数:0
 
河南两项考古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和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其中,我省两大考古项目入选“2020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12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和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其中,我省两大考古项目入选“2020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分别为:河南巩义“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有望追溯5000多年中华文明主根脉;仰韶村遗址启动第四次考古发掘,采用新技术寻找黄河文化和中原地区文明进程新证据。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双槐树遗址取得的重大考古成果:考古实证了该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性遗址,表明了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这一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实证了以该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专家认为,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将成为探寻黄河流域文明起源过程的一把关键钥匙。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8月22日,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启动,距离上次发掘已有40年。本次发掘将实现数字化、多学科、多技术相结合,体现新时代发掘考古工作的进步,完成以仰韶村遗址南部核心区和中北部壕沟考古发掘工作,分阶段开展涧河流域系统性考古调查工作,整理年度发掘资料以及考古调查资料等,这些发掘研究对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及探索中原地区史前文明进程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专家认为,启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发掘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将为黄河文化、中华文明化进程研究等提供新的考古资料,为进一步构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的支撑。(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
历史时光机
70.4万人参与2.4万人加入
加入圈子
被古人“拉郎配”的嫦娥何时被“撮合”成后羿之妻? 关于嫦娥奔月的文献非常丰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版本大致来源于《淮南子·览冥训》,其文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李商隐一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更是把这种悔恨、孤寂的形象描述的深入人心。
不过,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偷盗仙药,弃夫奔月,或许是“莫须有”的罪名。首先,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压根没“羿”什么事儿。最早提到嫦娥的,是王家台秦简《归藏》,在传世之本中,被记载为:“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 遂奔月 ,为‘月精 ’。”照此说,嫦娥是从西王母处得到的不死药,从头到尾,“羿”都没有登过台。虽然《归葬》时代太过久远,也曾被质疑过真实性,但反过来看,先秦有关“羿”的记载中,也没提过嫦娥。真正让两人联系起来,甚至称其为夫妻的,是在西汉时期,更准确的说,是东汉的《灵宪》和高诱所注《淮南子》。换句话说,嫦娥和后羿,很可能是被硬生生地“撮合”成一对儿,至于衍生出的种种纠缠,就更是后世的涂抹和发散了。
这与后羿的形象嬗变有关系。抛开后羿与羿是否同一人的历史考辨,早期神话中,“羿”大多数还是扮演着正面形象。
但到了后来,“羿”的形象愈变愈差。《离骚》对“羿”的描述就不太友好——“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到了《汉书》里,“羿”直接被放在蚩尤一列,被归为“下下愚人”。这个转折点大致发生在战国到西汉年间。因此也有学者推测,嫦娥弃夫奔月,不但可能是后世捏造的情节,更或许实为贬斥后羿的话。